酉時一到,黑壓壓的天幕就格外深沉了。
這半日下來日子過得跟平日沒什么兩樣,謝誼之前投在小河溝的魚網(wǎng)有收獲,網(wǎng)到了兩條大鯽魚,幾條黃鱔,幾條泥鰍,還有些河蝦。傍晚時李常正好擦黑過來了,他爹李道士又讓捎來了給人做白事時,人家送的一筐糯米。
秋娘便把鰍鱔都先養(yǎng)著,把魚殺了,加了幾塊水豆腐,切了些辣子,煮了一大鍋湯。
又加上紅棗蓮子下去蒸了一鍋糯米飯。拿巷口劉屠夫給的一些豬皮貼鍋抹了些油,雞蛋炒碎,倒入蒸熟的糯米飯,一塊兒炒得噴香。
娘仨要留下李常一塊兒吃,但李常指了指東邊墻頭,大伙便十分有默契地送別了。
秋娘還是勻出了一碗糯米飯,給李常溫在鍋里。
這其中豆腐和雞蛋都是自家產(chǎn)的,辣子自己種,魚也不必花錢,院里有紅棗樹。附近的花石鎮(zhèn)是貢蓮之鄉(xiāng),到了采蓮季節(jié),去幫幫工,不但能得工錢,還能賺些蓮子。
總的來說只要勤快,依山傍水的,吃的總會有。
但這么過日子總不是辦法。
人活著總不能僅滿足于糊口不是?還得積蓄點應(yīng)變的能力。
前世陸珈進(jìn)京后,很快就陷入了身不由己的境地,彼此通信報了個平安,就再也無暇顧及與秋娘聯(lián)系。后來聽說奸臣老爹派了人到潭州尋找阿娘,又贈了銀子鋪子,能夠安穩(wěn)生活,她心里總算能踏實了。
誰知道,謝誼因七歲喪父,此前跟著父親讀了些書,后來也不過接受了張洪兩年的珠算教導(dǎo),隨著張洪一死,謝誼就不得不幫襯著家里干活,換句話說,九歲以后,他就沒學(xué)得什么本事了。
謝張兩家都從商起家,謝誼除了一手算盤打得不錯,竟完全不諳行商的爾虞我詐。
陸階給他們的鋪子銀子,最后還是讓人給算計了去。
可見不懂經(jīng)營,就不是餓肚子的事了,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災(zāi)殃。
就憑謝誼前世活到了十八歲,但凡他能擁有點兒操持家業(yè)的能力,也能把謝家支楞起來,再不濟(jì)也能護(hù)住手上的家底。
陸珈飯后不想浪費燈油,便灶后燒火,盯著大瓦壺里咕咚咕咚的水泡想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