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盛夏,蟬鳴不絕。
韓信帶著十來個樓蘭兵躲在一處草場馬廄里,十幾天前蘇勒領爆發了一場安息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叛亂,蘇勒領主的二子聯合領地里幾家支持他的貴族篡位,殺死了蘇勒領主和原本的繼承人,這個今年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坐上領主之位不到三天,就下令在領地里大肆追捕“殺害上任領主”的樓蘭人。
異域人也是講究面子工程的,更何況韓信和他帶進來的這一批樓蘭兵也不是那么無辜,韓信是第二次進入蘇勒領了,第一次的時候,他協助農奴起義軍殘部殺出重圍,如今那支起義軍又招攬了許多人手,在其他領主的地盤上游蕩作亂,這也是經過韓信的指點,安息國是個部落林立的分散國家,真正如蘇勒領這樣的實權領不多,游蕩作案,干一票換個地方能最大程度地保證起義軍短時間內不被消滅,至于長期存活下去的方式,韓信恐怕他們做不到。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但他來就是為竊國,總不會讓手里的棋子反了天。
朝廷二十萬兵馬,呼延列選擇率領軍隊正面作戰,穩扎穩打拿下了一塊距離蘇勒領不遠的凱亞領,卻被凱亞領兩側的實權領兩面夾擊,呼延列軍中多是草原輕騎兵,對戰重騎兵的器械不足,不得已向霍去病求援,霍去病分撥出三萬兵馬支援呼延列,事實上也用不著這么多人,支援的諸葛連弩鎖足索之類的裝備到位之后,對上兩個領不足三萬人的兵力,呼延列打得輕松至極。
這也怪不得呼延列覺得輕松,以往草原上對戰的都是兇狠至極的草原部族,草原尊崇猛士,九尺的肌肉漢子配備重騎裝備拎刀沖殺帶來的壓力可不是眼前這些沖殺一兩次就能脫力的貴胄子弟能比的,呼延列一打十三日,俘虜了不少脫力的重騎兵,最可笑的是手下士卒去繳盔甲武器時,還發現了一個藏在盔甲后面的小娘子,據說是家里男人不敢上戰場,索性重騎兵的盔甲只露出一雙眼睛,就讓自己妹妹來代替了。
呼延列后來居上,連下三領,而被霍去病一早瞄上的蘇勒領卻沒什么動靜,霍去病只在一開始打下了幾片部落聚居之地作為駐軍地點,之后就再無動作,呼延列其實很得意,但看霍去病按兵不動,不免替他擔心,幾次派人過去詢問他是否有其他打算,如果有,兩軍之間先溝通一二,到時候也好照應。
霍去病的回復還在路上,軍隊就開始動了,從收到韓信發來的信號后,霍去病就令軍隊拔營,長驅直入蘇勒領。
安息國的八大領主如果有個排名,蘇勒領必然在前三之列,早年蘇勒領的一位領主曾有“醉酒詢王”的事跡,是說宮宴上領主喝醉酒,詢問國王的哪個妃子最嫵媚動人,后來國王就把他最寵愛的妃子賞賜給了蘇勒領主,換算一下,基本上就等于春秋時期楚王問鼎的故事了。
論繁榮程度,領土面積,蘇勒領只在前三,但論軍事實力,蘇勒領當排首位,僅僅一個領地就有近五千人的重騎兵配備,剩下的多半都是輕騎兵,這只是常備軍,一旦開啟戰事,平民和農奴也要作為步兵上戰場,當然這個意義就不大了,這些步兵基本上等于手無寸鐵,最多能起到一個沖散陣型拖延時間的作用。
韓信給霍去病發信號的節點是蘇勒領易主十天后,在被追捕的幾天內,他埋在各地的人手迅速完成了三步戰略。
第一步在貴族中散布諸如“震驚,老領主和少主同一天死亡,死狀慘烈,真相竟然是這樣……”“男人聽了沉默,女人聽了流淚,走進老領主之死,深度解析帶孝子”等言論。
第二步在軍中散播新領主意圖削藩……意圖遴選壯士,將重騎馬匹裝備收歸國有,削弱貴族實力,戰亂將至,到時候消失幾家貴族,新領主掌握軍隊,權柄必然進一步加強。
第三步,組織農奴起義軍,將一群盜匪馴養成農奴要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花上不短的時間,讓一群受壓迫已久的農奴變成殺人不眨眼的盜匪卻只需要讓他們見幾場血。
截止霍去病大軍趕路的幾天時間,蘇勒領內爆發的農奴起義已經多達十幾起,派去平叛的軍隊也很難打得起精神來,幾乎有些門路的貴胄子弟都在忙著向上打聽收裝備的事是不是真的,畢竟重騎裝備貴重,許多家族的甲胄都是祖上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