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浪漫的幻想之中,充滿著星球的銀河系就如同人類的海洋,在其中充斥著航行,冒險,發現,探索,戰斗...就像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畢竟由于人類本身的存在,腳下的這個星球存在,智慧生命就打破了‘零’這個數字,按照數學理論,這就不是絕對的‘無’了,那么其他的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就被放大了許多。
可是...這也只是幻想和猜測,事實上人類是寂寞的,整個銀河系也是安靜的,至少在那個時代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
于是一個叫做費米的科學家疑惑了,按照宇宙至少一百多億年的存在歷史,僅僅銀河系內便有幾千億顆恒星,而孕育了人類的恒星太陽僅僅是其中較為年輕的一顆。所以哪怕考慮了那個時代的局限,光速的不可突破性,人類也不該如此寂寞。
可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人類真的非常寂寞,就連前文明的人試圖給宇宙發送無線信號,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這就是費米的疑問,與其說他是向自己或者是和自己同時代的科學家們提問,倒不如是說他在向著宇宙提問?
究竟除了我們以外,還存在著生命嗎?如果有,他們在哪里?為何我們從未遇見?
顯然,這是一個讓人類感覺到無比寂寞孤獨和失去幻想的理論,所以在后續的時間內,又涌現出了很多的科學家試圖去回答費米悖論。
在這眾多的回答之中,較為被認可的某一個回答便是‘宇宙大過濾器’。
唐凌的手在微微的顫抖,昆單手托腮,眼神深沉,卻不知道在想一些什么?
唐凌想說一些什么,但始終開不了口,在他腦中回蕩的只是宇宙大過濾器的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其實相當簡單,就像昆剛才形象的例子。
簡單的說,就是整個宇宙充斥著一層又一層無形的濾網,如果不能突破這一層層的濾網,首先生命就不會出現,即便出現了也會無聲的消亡,這就是人類為何沒有發現其他智慧生命的原因。
提出這個理論的,叫做羅賓的學者,將他猜測的大過濾器描述的非常詳盡。
首先是要有一顆適合孕育生命的行星系統,有一些基礎天文知識的人在聽到這一點之后,都會皺起眉頭。
因為行星與恒星的距離,是否行星上存在有機物,是否能避開宇宙中隨時都會存在的輻射...
看吧,初始條件就是那么苛刻,就足以篩掉大部分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