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一聽就是適合女歌手演唱的,但吳盟逹硬是用自己低沉無比的聲音,把這首歌演繹地如泣如訴,感情非常飽滿,聽著好像就是專業歌手在演唱一樣。
吳盟逹唱完一首歌,看大家都沒聲了,知道現場不可能有人猜出這首歌的名字了,哈哈大笑道“我就是過,你們肯定猜不出來。這首歌是公認的香江第一首流行粵語歌曲《啼笑因緣》。很多香江人都不知道,你們更不可能知道了。”
確實,在場的人里面,就連吳盟逹的兒子吳諄都是在內地出生的,又怎么可能知道香江早起的流行歌曲歷史呢。
吳盟逹笑完了,又跟大家科普了一下香江流行歌曲的知識。
原來,香江人雖然一直說的都是粵語,但是在70年代之前,因為受到大量內地遷居香江的文化人影響,文化作品一直都是用京城話進行創作的。
直到70年代中期,香江文化圈才涌現出一批香江本土語言為主的文化作品,這其中就包括流行歌曲。
說到粵語流行歌,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會想到粵語歌的鼻祖許冠杰,也會想到他的第一首粵語歌《鐵塔凌云》,這首代表香港文化的標志型時代曲。
但是很多不知道的是香江真正的第一首粵語歌,其實是《啼笑因緣》!
《啼笑因緣》是電視劇《啼笑因緣》的主題曲,當時由葉紹德作詞,顧嘉輝大師作曲,并由當時的大歌星仙杜拉演唱。
這首歌一推出就受大眾喜歡,在香江大熱一時,幾乎人人會唱。
可惜,再經典的作品也很難抵抗時間的消磨。
加上粵語歌曲在內地的流行,是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逐漸興起的。
因此,黃三山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并不奇怪。
至于彭毅誠、林浩、吳諄他們這樣的年輕人,更不可能聽過聽過這種歌曲了。
吳盟逹科普完了香江流行音樂歷史,笑瞇瞇地說道“那這個游戲就算我贏了吧。作為勝利者,我應該有權要求你們完成一些懲罰任務吧?”
彭毅誠笑道“當然有權利啊。您打算怎么懲罰我們,您就說吧!”
“哈哈,我也不難為你們。我再唱幾遍,大家跟著我學一下。只要你們能學會唱這首《啼笑因緣》,我就算你們過關!”吳盟逹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