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昂就離開了靈官古鎮(zhèn),離開時王易只說遇到什么困難就找他,但是王易沒有拿一分錢出資,因為一旦投資意義就不同,對他來說更是巨大的政治隱患。
眼看距離央臺來錄制節(jié)目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王易的工作又慢慢的忙了起來,這些日子姜姍姍也來到了古鎮(zhèn),基本上是就地辦公。
就在五月底的最后一天,王易中午吃飯完抽空看了一下今天的報紙,因為知道王易有看報紙的習慣,所以每天報紙一送到,任敏就會各取一份,放到王易的辦公桌上。
國內的幾大重量級官媒,還有江北日報,是王易主要看的,可惜他現在的級別連最低等級的內參都無法查閱。
不過最低的兩等內參,其實意義也不是特別大,比如王祁連和姜姍姍都分別能閱讀秘密級和不設密的內參,王易也都看過,大部分內容還不如他每天直接看這些實時的重量官媒。
當然省部級的機密級內參,乃至副國級才能看得絕密級內參,那上面的東西就很有價值了,可級別不夠基本上不要想了。
王易的習慣是每次先看江北日報,掌握省內的動態(tài),而后再看全國性的重量官媒。
當看到《大光明報》上的一篇文章時,王易頓時來了精神,人都從椅子上坐直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精兵簡政,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畢竟去年政務院才進行了大精簡,國家部委都少了十幾個,這種論調時常都有,也都是支持的觀點。
這篇文章同樣是支持觀點,且毋庸置疑的那種,但文章最后卻話鋒一轉,提到了基層。
而這篇文章最后的署名,正是蕭元山。
結合現在這個情況,王易立刻猜到了省長發(fā)這篇文章的用意,確實基層機構冗余,很多部門職能重疊,不僅造成了辦事效率低下,也讓百姓怨聲載道。
改革也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候。
而且基層機構和人員的冗余,也給基層政府造成了很大負擔。
像靈官鎮(zhèn)這樣的還好些,財政收入多,多養(yǎng)幾十個閑人還不覺得什么,但是其它的鄉(xiāng)鎮(zhèn),尤其是那些貧困鄉(xiāng)鎮(zhèn)就惱火了,發(fā)不出工資都是經常的事情。
去年云棲鄉(xiāng)的老同事來見王易,黎國富就抱怨過鄉(xiāng)里七站八所那些養(yǎng)老的冗員,給鄉(xiāng)里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很多想做的事都不敢做,因為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