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執行天宮號空間站人員及物質增補任務,在接連不斷地火箭發射任務中,宋寒也悄然而至。
他經過了在宇航員訓練中心幾個月的理論及實踐的專業技能訓練后,經過專家組的緊急評估,他們讓信息研究院那邊緊急訓練出了一個大模型搭載在智能設備中,賽給了宋寒。
強烈要求宋寒在地月航行和達到月球后的飛船考察時,及時和人工智能進行溝通。
“這個智能設備通過天地通訊系統與盤古鏈接,所有的問題它只需要五秒就內給出專業建議。
這是比我們指揮中心進行協調溝通要更加快捷的反應。
設備中本地部署了航天員模型,考古模型,星際求生模型,和材料應由分析模型,配合你這次攜帶的檢測設備,就算是與地球的聯系中斷,它也能為你提供技術支持!”
宋寒看著手里的這個就給九十年代街溜子扛著到處蹦跶的移動音箱皺了皺眉頭;
“這玩意外形是誰設計的?
不覺得有點丑嗎?”
一旁信息支持組的劉院士聞言不樂意了。
“丑啥丑。
急急忙忙將十幾個核心單元塞進去,還要考慮自電力問題,防輻射和散熱,將就著用吧。”
等宋寒扛著音箱轉身登上火箭,在地面指揮中心的倒數聲中,火箭拔地而起,直奔天宮號。
“我們這次的登月計劃是以多段接力方式,借助長征五號F型可重復利用特性,在天宮號空間站進行太空加油。
最后在借助長征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去月球地月轉移軌道。
沒有了地球引力束縛和抵抗第一宇宙速度節省下的燃料,從天宮號修整出發,可以讓我們攜帶更多的補給物質,整體投送負荷超過了十噸。
不過因為這次的載人登月,用的是嫦娥五號無人登月器擴容修改成的。